首页-百威平台-百威注册-比特外库百威娱乐
首页-百威平台-百威注册-比特外库百威娱乐报道,“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,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、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,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、整体性、格局性变化,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,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。”在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“中国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如是总结。
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,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.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.79万亿元,年均增长11.7%,研发投入强度从1.91%增长到2.44%;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0多年前的4.9万家,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,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%。
2021年,我国在国内外专利申请授权量460.1万件,比2012年增长2.7倍;截至2021年末,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59.7万件;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,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。
十年来,在各个行业波浪式的前进中,虽然也经历了大浪淘沙、泡沫退去,但那些最具实力和勇气的中国创业者们,也脱颖而出并开始逐渐挺进深水区。尤其是最近几年,“硬科技”开始崛起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井喷般涌现,对那些过去难啃的“卡脖子”技术和行业展开攻坚。
风大浪大鱼也大。在科技强国的战略之下,“中国创新”的力量不可小觑,未来可期。
“硬科技”崛起,攻坚“卡脖子”
“中国创新”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但也站在转型的路口上。在一系列政策信号和市场趋势之下,尤其是在“华为事件”和疫情之后,互联网退潮,硬科技开始崛起,攻坚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发展“专精特新”成为“中国创新”的主旋律。
“推动硬科技崛起主要有三重因素,最核心的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周期使然。因为经济发展在本质上需要科技创新来推动,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上一轮科技革命的红利衰退期,需要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用下一轮技术革命引领全球经济的下一轮增长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,他也是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。
而第二重因素,米磊认为来自中国发展的内因。“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我们已经把发达国家能够转移给我们的中低端技术全部消化吸收了,而且在局部已经出现产能过剩。接下来,国外不会再转移更高端的技术了,未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新。中国正处在从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转型的历史拐点,转型成功后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。”他说。
第三重因素则来自全球竞争的外因。“中国崛起之后,势必要面对美国等传统强国的打压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也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。曾经的美苏、美日都是这样,即所谓的‘修昔底德陷阱’。中国要想越过陷阱,也必须在硬科技上发力。”米磊说。
作为生发于中科院体系的创投基金,中科创星深耕硬科技领域近十年,是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平台。但彼时,风险投资机构们追捧的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应用层面的模式创新公司,这类公司增长快、规模大,能够赚到快钱。
但在米磊看来,这些都是时代“噪音”,而真正的时代“信号”是2012年中国GDP增速首次降至8%以下,工业增加值开始缓慢下降;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超过50%,劳动力红利正在消退;但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远远不足,只是问题需要时间来慢慢显现。
抱着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的愿望,米磊从科研人员走向科技成果产业化,并转身成为硬科技投资人。而这十年间,米磊也见证了硬科技从寂寞冷清到风口浪尖。
“硬科技有热度是好事儿,技术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。但硬科技需要的是有耐心的长钱和专业的钱,而不能是短钱和快钱。”米磊强调。